![]() |
![]() |
![]() |
但是在电台谈话节目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是从电台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电台谈话节目现在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电台谈话节目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建议。
一、电台谈话节目的产生与发展
应该说,在广播电视近十年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谈话类节目的异军突起对这一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它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媒体关门制作节目的老习惯,更多的社会精英被引进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也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参与节目的空间,和节目交互的谈话场,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增加了。从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初期的成功经验和国外同类型节目的情况来看,谈话节目的节目类型在媒体中的生存空间和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近些年国内谈话节目出现某种下滑的趋势,严格地说并不是谈话节目本身的错误,而是业内在运作和认识谈话节目这种节目类型时出现了偏差,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产生了一些误区;一些旧体制下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手段被不可避免地复制到谈话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种种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在营造了谈话节目短期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局面。
二、制约电台谈话节目的三大因素
1、话题因素
话题是谈话节目的生命线,也是最能吸引听众收听节目的主要因素。对于新闻评论类的谈话节目而言,话题似乎比较固定,都是当日或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请来一些该方面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权威分析,着重在于揭示事情的真相,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每当有大事情发生人们也总愿意听听他们的看法。这种公信度及影响力是一般的新闻报道所不能企及的,它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掌握和高层的信息源的支持,这也是地方台很少有新闻评论类谈话节目的原因之一。他们要做的不是发现新的话题,而是发掘新闻背后的最深处的东西,关键在于话题的视角与深度。
对于娱乐类和情感类谈话节目而言,话题几乎成了决定节目生死存亡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谈话类节目大量存在,而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明星、奇人却是十分有限的,“话题”在国内的“供不应求”也就不足以为怪了。其实,话题不是越大越好,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每天都有新鲜事件发生,每天都有新观念形成,每天都有新人物成长,因此在话题的选择上是局限还是开放,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谈话节目的前途。
2、主持人因素
综观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没有哪一种能像谈话节目那样,给主持人一个如此广阔的发挥空间。没有事先写好的台词,没有固定的稿纸,一旦谈话正式开始,主持人就要因势利导,以此来引领节目有序的发展。但是,谈话节目毕竟不是主持人的报告会,更不是辩论赛,无需主持人逞口舌之利。他的首要任务还是把握好节目的整体走向,引导嘉宾达到最佳的表达状态,发现嘉宾只言片语中的闪光点,使谈话主题的表达更趋于完善。主持人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调度情绪、协调气氛、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这些都集中体现出主持人身上的驾驭能力。在节目中,牵引力越大,主持中心点就会把握得越好,观众情绪越激扬,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主持人的优劣,可以决定节目的最终表现。选择合适的主持人,是和策划节目内容同等重要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找几个名人充场面,随便找个话题敷衍了事的事情。
3、嘉宾因素
大部分电台谈话节目,嘉宾是灵魂,是重要的资源。听众喜爱谈话节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参与谈话的都是出类拔萃者。到场的嘉宾决定节目的成败。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趋同的心理定势在起作用。节目创办初期,可以聚拢各类社会精英,节目自然拥有了很庞大的受众群体。但是,这也成为一种负担,明星虽多,犹有尽时。越往后,嘉宾的分量越轻,节目的档次、品位自然也将会有所下降。
三、电台谈话节目的发展趋势
纵观当今世界众多的电台节目品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具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长盛不衰;二是市场领导性;三是形成较大的忠诚度。从栏目的角度来看,品牌节目应具有稳定性、周期性和持续性三个特点。因为一个栏目一旦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就意味着它具有一批忠诚的受众,受众和栏目的互动,最终使栏目成为了一类产品的号召者和主宰者,在目标受众中享有盛誉。这需要有各种宣传推介活动。
2、话题深度拓展,进行“分众化”传播
当今,受众对待媒介的态度和选择来自于个人的需求和兴趣,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信息接受而希望能够参与到节目中与媒体互动。因此,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顺势而生。比如,心理、女性、情感等适位受众(小众)的节目。当然,由于听众群小,这样的节目营销本身就非常重要。
3、表现形式丰富,传播手段多样
随着电台录制技术的日臻完善,电台节目的形态与品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谈话节目无非是那几个固定的场景:一个主持人与一个或多个嘉宾,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再偶尔穿插几个听众的话题。这种枯燥的场景实在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现场这种单调的你问我答的气氛也难以让听众提起兴趣来。听惯了风趣幽默的故事片,听众同样渴望谈话节目能换一种氛围,换一种表现方式。目前很多节目都不仅仅是现场访谈,前期会制作一些和嘉宾有关的短片,或是以往的经历,或是亲朋好友的祝福,然后在节目中播出,使嘉宾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嘉宾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也不容易使听众产生听觉疲劳。因此,谈话节目应该调度所有的因素,使节目显得饱满、充实。
四、电台谈话节目的发展建议
1、从听众出发
作为“收听者”,听众在收听广播谈话节目时会比听其他节目更认真更投入,他们往往边收听节目边自己思考或与旁边的人交流,一旦节目中出现了吸引他们的内容,便会设法参与到节目中。所以作为节目主持人,应该掌握住听众的这种心理,从而千方百计创造机会,促使听众从被动的“听”向主动的“说”转变,这当然需要节目主持人从各方面着手,精心营造一个适宜听众加入的节目氛围,并不断鼓励协助听众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
作为“谈话者”,听众参与到节目之后,便成为节目的“主人”之一,他们有权力发表意见,表达看法,提出质询,抒发情绪。除非听众的话语当中包含严重的违规违法成份,否则主持人不应妨碍听众行使自己的权力。应该让听众充分自由地发表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听众的看法或是与主持相左,或是表现得较为偏颇激进、幼稚可笑时,作为主持人都应以礼相待,认真倾听,不可粗暴无礼,简单敷衍,更不能居高临下,肆意嘲笑攻击听众。另一方面,尊重不等于放纵。对于听众某些漫无边际,冗长繁复的诉说应当坚定而艺术地加以控制。这也是为了保护其他听众的权益,让更多的听众可以加人到节目中来。
其次,电台可以征求听众对于节目的运行方式有什么意见以及百姓都想听些什么样的话题。因为节目的制作初衷就是面对老百姓,知道了听众的想法,节目就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再次,建议电台降低参与的资费,使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增加节目的人气,提高听众的积极性。
2、导播的作用同样关键
导播,也称“电话编辑”,在广播谈话节目中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助手,负责接听听众打来的电话,初步了解他们希望表达的内容,筛选、编辑之后,将电话切人直播室。
作为导播环节,为实现“有效交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准确理解节目主持人的意图根据节目的要求展开工作。一般情况下,把握住节目主持人的想法之后,协助把节目按预定计划进行播出一旦出现变化,应迅速根据节目主持人指令,对节目进行适当的调整控制,以求得节目顺利安全圆满播出。
其次,恰当安排听众参与的先后顺序。导播作为节目中最早与听众接触对话的人,既要热情招呼,礼貌对待,又要科学合理地对电话进行排序。我在工作中发现,节目中第一个参与电话的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次节目的质量。有一次节目的主题是“助人乃快乐之本”,可第一位参与的听众却大谈因为热心助人而上当受骗的遭遇。结果那次节目变成了“受骗者控诉大会”,主持人的尴尬可想而知。
最后,做好引导与反馈工作。导播在决定把电话切人直播室前,应向听众介绍目前有关节目的要求、内容、进展等,使听众迅速进人角色,圆满完成与节目主持人的交流。有时,听众只是想表达对节目进行过程中某一问题的看法,并不希望将电话切入直播室直接交流,导播应适时把这种反馈意见传递给节目主持人。
3、主持人——谈话节目的灵魂
节目主持人是广播谈话节目的灵魂。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由于是主持人提出话题,吸引听众参与,控制节目的节奏走向,因此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必须身兼记者、编辑、主持数职于一身。
作为节目主持人要想实现“有效交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清楚自己身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具体工作中,有几个细节问题我认为应该特别注意:
其一,恰当的选题。
谈话节目是面向公众开设的,这就决定它选择的话题必须是与听众的生活贴近的,听众感兴趣的,凡是引起听众兴趣并积极参与的节目,其选题无一例外都是极具新即性的,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例如有一次,在节目中播放某学校发生的老师体罚学生的采访录音,因为抓住了大家关心的教育问题,又以情动人,让当事人现“声”说法,而且采访客观公正,因此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并引发了一系列后续的讨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那么如何把握选题的角度,我们认为,首先要多选择正面的积极的带有社会普遍性的话题。对于新闻性较强的话题,应尽量从多角度去挖掘,做深度报道式的访谈节目,这当然需要节目主持人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其次是尽量避免在节目中讨论可能会引发矛盾冲突甚至法律纠纷的问题。
其二节目播出前做好充分准备。
广播谈话节目是考验节目主持人综合实力的试金石,要保证节目的效果,实现“有效交流”,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资料的搜集准备。根据节目的选题,节目主持人应该准备好各种资料文字资料,录音素材,背景音乐歌曲等如果可能的话,把节目从开场白到结束语全都准备好,演练一番对于话题的提出、展开、转折、归纳总结要能成竹在胸,对听众参与内容要事先预计,并准备好应对其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种种资料。
二是心理准备。有位听众曾打过一个比喻谈话节目主持人就象一个垃圾筒,每做一次节目,都要吞下一堆精神垃圾。事实也的确如此,听众朋友在与节目主持人就个人问题进行交流时,他们所背负的一般都是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压力。当与主持人交流之后,听众的情绪得到宣泄,压力得以释放,不过这些情绪和压力大部分都转移到节目主持人身上。如何调适自己的状态,成为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谈话节目的宗旨在于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和启迪,在于提供人生道路上的最佳选择方案或策略思考。这就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需要不停地转换角色亦师亦友,亦庄亦谐,亦老亦少,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最失败的不是没人参与节目,而是自己出现角色错位。
三是表态得体,褒贬有度。节目过程中,常常会有听众向节目主持人反映个人或社会的问题情况,希望电台和主持人帮助解决。作为节目主持人,能帮的忙一定不要推托,可节目主持人毕竟不是政府官员或是法官,电台也不是政府职能部门,所以不能轻率表态,更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对所涉及的人和事轻易做出自己的评判。
四是语言表达讲究艺术。广播谈话节目是以“谈话”为特色的,因此必须恰当地使用语言,做到既规范优美又生动活泼,既态度诚恳又干净流畅,既生活化、口语化又避免滥用方言俗语和打油诗、顺口溜等。
五是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的关系。一播谈话节目由于节目的需要,经常邀请嘉宾参与节目,嘉宾的出现对于活跃气氛、丰富内容、增强节目的权威性有很大帮助,但这些嘉宾往往都是官员、名流、明星、学者等,容易对主持人的心理产生微妙影响,造成“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节目主持人必须牢记只有自己才是主持人,节目的控制权必须掌握在节目主持人的手中。不管嘉宾的身份如何,在节目中只是自己邀请的客人,嘉宾的言行,必须服从服务于节目。节目主持人在与嘉宾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表现过份谦卑,更不应象个追星族。节目主持人应协助嘉宾尽快熟悉直播室,进入角色,并帮助嘉宾从情绪紧张、表达错误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嘉宾的作用。
综上对于电台谈话类节目的论述,看到谈话节目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中存在种种问题,其关键并不在于这个节目形式的本身,而是在做节目的人,在我们所能提供的内容,在我们对待谈话节目的方式。一句话,装酒的瓶子没有问题,是酒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正视和解决,势必将影响到谈话节目这个新兴的节目类型在媒体中的生存。
文章来源:河大艺考(www.dayikao.com) 转载请注明;
相关信息 |